AMA 垂直品鉴
老色丹酒庄
目录
引言
01. 故事从这里开始
02. 百年世纪品鉴
03. “老色丹”的个人感悟
04. 关于风土
05. 关于酿造
06. “老色丹”的家族故事
07. 结语
引言
在文章开始前,
我想借此向Thienpont 家族的朋友们
表示感谢,感谢你们让我品尝到
人生中的第一个“百年世纪垂直品”。
对于我这个刚刚投身
酒评事业7年的“老小伙子”来说,
这样的品鉴能够让我铭记一生。
它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对老年份认知的升级,
还有很多超越葡萄酒本身的人生感悟。
说实话,人一辈子能有几次
“百年世纪垂直品”呢?
能够和这么多传奇老年份促膝长谈,
听听它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实乃人生之幸事。
这么难得的垂直品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干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将在这篇文章里把我当天的品鉴经历,
连同我查到的关于“老色丹”的故事
一同分享给大家,
相信你下次品到VCC的时候
也能体会到和我一样的快乐。
01. 故事从这里开始
今年5月,我收到了来自Jacques Thienpont 先生和他妻子Fiona Morrison M.W.的一封邀请(“老色丹”的股东,以及Château Le Pin 的庄主),他们将在Thienpont家族位于比利时一座家族古宅,举办一场史无前例的“百年世纪垂直品鉴”,借此为Thienpont家族经营“老色丹”的第100周年庆生(1924-2024)。
6月6日当天,鸡还没打鸣我就踏出家门,生怕错过了5点从波尔多出发的列车,你还别说,这是我在法国坐的最长的一次火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其实我大多数时间都在补觉),列车终于在10点40分到达里尔。
这还没完,Jacques 接到我和他的堂弟Alexandre Thienpont 之后,又驱车足足一个小时,沿途穿过了法国比利时边境,又经过法语区和弗拉芒语区的交接地带,最后到达Etikhove小镇一座名为Hof te Cattebeke 的古宅。
这座古宅是Thienpont 家族于1612年建立,距今已经超过400年历史,从外面看像是一座带铁门的花园城堡,但从里面看更像是我们老北京的四合院。我是最早一批到达古宅的人,在等待其他酒评人同行到来之前,我在Fiona的私人书房工作了一会儿。环顾下四周,这里大到书柜小到书签,几乎每个物件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董。我的那台MacBook 在这个房间里显得特别违和(不知道是不是被老宅的气氛感染了,它后来还真在品鉴当天莫名地罢工了😂)
Fiona 和Jacques 告诉我,当天绝大多数品鉴样酒都是出自Hof te Cattebeke 的地下酒窖,其他一些年份则通过亲戚朋友众筹而来。需要强调的是,60年代之前的很多年份当时是用铁路整桶运到Etikhove之后再灌装的。之后,这些酒再没有离开Hof te Cattebeke 的地下酒窖。言下之意,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地方能够复制这次垂直品,更不可能找到这么多状态超好的老年份VCC。
02. 百年世纪品鉴
这场横跨一个世纪的垂直品从当天下午一直延续到第二天中午,总计超过20个小时,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开玩笑之外,剩下的时间全在品鉴,当天晚上,我甚至连做梦都在品鉴!
1. 21世纪的好年 (Millésimes du 21e Siècle)
第一场品鉴是在下午开始的,
品鉴的主题是《21世纪的好年(Millésimes du 21e Siècle)》,
包含我比较熟悉的新年份在内,
一共品尝了18个年份
(2015年份是临时加进去的,所以没有在酒单里标注)。
2016年份之后的“老色丹”异常稳定,儒雅芬芳、气宇轩昂,即便是遇到霜冻年份的2017(“老色丹”因为老藤发芽晚的原因,幸运的躲过了霜冻影响),也能展现出大年份的水准。
2016和2010年份是无敌的存在,特别是2010年份,堪称“六边形战士”,是我心目中“老色丹”的巅峰之作。
除了2020、2019、2018、2009、2005、2000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顶级年份之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2001、2006、2008、2011以及2012,特别是温度偏低的2008年,品尝这款酒的时候,我根本无法将它和凉年份联系在一起。
第一场品鉴过后已经6点多了,我本想着回房间放松一下,但没想到居然趴在床上睡着了,酒评人真心是个体力劳动密集型职业啊!😜
2. 致敬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 (Grands et Personnels)
第二场品鉴是在晚宴过程中进行的,
品鉴的主题是《致敬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Grands et Personnels)》,
这一轮品鉴简直不要太精彩,
我现在想起来依然会心跳加速。
当晚一共品尝了18个年份,除了我生日年份1988以外,所有的年份都比我的岁数大。如果你现在问我当晚吃了什么?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但我现在还能想起1953年份恐怖级别的陈年潜力,以及1961的伟大,我在品鉴这款酒的时候就感觉有人拿着一把十八世纪的古董大提琴在我身旁演奏,耳边响起的是巴赫的G大调第一号(Bach: Cello Suite No. 1)…
3. 20世纪的伟大年份 (Millésimes du 20e Siècle)
第二天一大早,
本次百年垂直品的重头戏终于来了。
“什么?昨天下午的品鉴还不够炸裂吗?”
我估计有朋友一定会这么想,
不瞒你说,
我当时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脑子有点懵圈。
直到我看到最后的品鉴主题:
《20世纪的伟大年份(Millésimes du 20e Siècle )》,
我终于明白,
这将是我从事酒评事业以来的高光时刻…
先看看这一轮都有哪些让全世界波尔多迷膜拜的世纪大年吧!
1934! 1942! 1943! 1945! 1947! 1948! 1982! 1983! 1989!
任何一个拿出来都会成为星级餐厅里回头率最高的那一瓶酒,而它们居然还是组团一起来的… 😍 此外,我们这次还品尝了4个1920年代的葡萄酒,其中1923年还是Thienpont 家族收购“老色丹” 之前的年份!
03. “老色丹”的个人感悟
我在刚才那段文字中用了太多的感叹号“!”,容我稍微平缓一下情绪,开始给大家上干货。
通常我在写垂直品文章的时候都会先介绍酒庄的风土,但这次我想做一些不一样的安排,先来分享一些自己对“老色丹”的个人感悟。
📌 1. 陈年后的左岸葡萄酒
首先我们知道,Pomerol 高地上的很多顶级名庄都会在陈年后散发出黑松露的味道。但“老色丹” 无论陈年多久,都没有任何黑松露的气息。也许是因为赤霞珠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老藤品丽珠的缘故,品尝“老色丹”的时候,我总觉得更像是陈年后的左岸葡萄酒,摇杯之后甚至经常散发出梅多克经典的雪松和冷壁炉气息。
📌2. Pomerol 年份变化的晴雨表
其次,“老色丹”是Pomerol 年份变化的晴雨表,它“克己复礼”、“随遇而安”的酿酒哲学,会把每一个年份的天气特点,以及酿酒师对该年份的解读深深烙在酒液里。
📌3. 难以形容的咸鲜感
“老色丹” 很多年份都能在收尾时渲染出难以形容的咸鲜感,即便遇到2009、2016、2018 这样的高温年份也丝毫没有减弱。以我个人的品鉴经历来看,“老色丹” 的这种“咸感”和绝大多数Pomerol 酒庄所展现出的“甜感”截然不同,并且这种“咸感”还会给人带来某种莫名的高冷范儿。
📌4. 需要热年份的加持
“老色丹”是Pomerol 产区最为优雅的酒庄之一,但它往往需要热年份的加持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像是1983、2001、2008和2011这些年份,即便它们依然赢得了我的心,但必须承认,它们和干热年份的“老色丹” 相比,多了几分柔润,少了一些黏土砾石基因里的醇厚。
📌5. “老色丹”的“温柔”与“高冷”
最后一点,也是我觉得大家在品鉴Vieux Château Certan 时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我把“老色丹”分成“Merlot风格”年份和“Cabernets风格”年份。两种风格可以被看做是“老色丹”的“温柔”与“高冷”:
当Merlot比例超过80%时,“温柔”的元素会更加凸显,我会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丰润、软糯、大度与包容。2020、2009、2001、1998这几个年份就是经典案例;如果“Cabernets”的比例接近30%时(特别是品丽珠占比更高的时候),则展现出更多“高冷”的元素,传递给我的是优雅、沉稳,以及眼神中坚定的信念。
80-90年代的很多年份都具“温柔”的元素,他们中的很多年份都采用了60% Merlot, 30% Cabernet Franc and 10% Cabernet Sauvignon 的混酿比例。
04. 关于风土
当你去它的葡萄园走一圈就会发现,“老色丹”14公顷的葡萄田里,到处都是状态爆好的超级老藤(平均树龄超过50岁),最老的美乐甚至可以追溯到1932年。
还记得之前去酒庄品鉴的时候Alexandre Thienpont 就跟我介绍,他说他之所以没有拔掉这些老藤,是因为葡萄藤的状态一直很不错,而且也没有出现产量锐减的情况,在他看来,这些老藤是“老色丹” 的灵魂。
一部分位于Pomerol 高地顶端靠近Pétrus 的地方(海拔37.5米),这里是蓝黏土的天下,酿出来的就天生就有一副钛合金骨架;
而另一部分则围绕在Vieux Château Certan酒庄周围,这里也是老藤数量最多的地方。
(之前跟Alexandre Thienpont 聊天得知,14公顷的葡萄田其实被细分为23个田块。他会并根据土层结构、葡萄树龄、葡萄品种制定完全不同的种植方案。如果把23个田块的细节全都讲出来,估计写一本书都不够。我这里就用“老色丹”最常用的方法,方便大家记忆。)
砾石黏土地块 : 品丽珠
简单来说,品丽珠会种在砾石黏土的葡萄田,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品丽珠的成熟度,还能防止葡萄在干热年份因缺水导致停止生长的问题。这对于天生害怕干旱的品丽珠来说,堪称是“圣母的乳汁”;
多砾石地块: 赤霞珠
如果遇到砾石较多的地块则种植赤霞珠,原因很简单,最大限度地帮助晚熟的赤霞珠充分成熟;
蓝黏土地块 : 美乐
至于蓝黏土比例较高的地块,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这里是美乐的大本营。产自这里的美乐会练就一身“钛合金骨架”,在口中展现出美乐所不具备的紧致结构,“老色丹” 70%的葡萄都来自蓝黏土。
05. 关于酿造
谈到“老色丹”的酿造哲学,我觉得它有种“放任自由、处事不惊”的态度,和Alexandre 以及他的儿子Guillaume 聊天时我就发现,他们80%的时间都在讲种植,而对酿造的工艺并不过多介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色丹”大道至简的酿造方式吧。
“老色丹”并没有像很多Pomerol 酒庄那样采用昂贵的水泥发酵罐,而是采用了和左岸相似的大橡木发酵罐+不锈钢发酵罐的组合。根据葡萄田块的大小,大橡木罐的体积被设计成4000升、5000升、6000升、7700升和12500升几个不同规格,基本全部用于老藤的发酵。
“老色丹”全新桶的比例从2008年起下降为50%,但总的陈酿时间继续保持在20个月左右。从我的品鉴来看,2008年以后的“老色丹”虽然在结构上没有什么改变,但在果香方面确实纯净清晰了很多。
06. “老色丹”的家族故事
1924: 比利时酒商的波美侯之旅
1924年,一位比利时的知名酒商Georges Thienpont 先生和他的太太Joséphine 来到Pomerol。三年前,他们刚刚购买了位于圣爱美隆的Château Troplong Mondot,而现在的目标是购买一个值得长线投资的酒庄。
当时有两个酒庄进入了这对夫妇的视野:Vieux Château Certan 以及 Château Taillefer。与此同时,Pomerol 的另一个大家族Moueix 家族也看上了这两个酒庄。出于礼貌,Georges 和Joséphine 让Jean-Pierre Moueix 的叔叔先选,后者选择了 Château Taillefer,因为更靠近火车,有利于交通运输。
这么一来,“老色丹” 就成为了Thienpont 家族唯一的选择。
1934:艰难起步与1934的“老色丹”传奇
也许是上帝的考验,好运气终于在第四个年头降临到这对夫妻的头上。Georges 和Joséphine 在1934年迎来了收购酒庄之后品质最好的年份,一个能够载入“老色丹”史册的传奇年份:1934。
1940’s : Léon Thienpont与战争年代的坚守
之后,Georges 和Joséphine 的儿子Léon Thienpont 接过“老色丹” 的接力棒。
这期间欧洲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酿造了多个让人兴奋的年份。
像是1945、1947、1954 ,这三个年份在我看来完全可以被看作是“老色丹”的传奇年份。但是一直苦于资金的问题,Léon 始终没有足够的资金翻新设备和酒庄,如若不是因为资金压力,相信他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传世之作。
1998: 现代化的变革者:Alexandre Thienpont
父子携手:四代人的传承
07. 结语
这样规模的世纪垂品,三言两语很难将我的感受说清楚。每一款酒我都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去品鉴,去感受,并与之对话,并详细记录在了我的酒评里。
我重点推荐以下年份:
1934, 1945, 1947, 1953, 1961, 1983, 1990, 1998,
2000, 2001, 2005, 2006,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6, 2017, 2018, 2019, and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