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 品鉴与评分
拉塞尔酒庄垂直品鉴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那些性格开朗、笑容满面的朋友总是更受欢迎?至少在初次见面时,他们能更轻松地赢得大家的好感。这种情况也适用于葡萄酒世界——那些沐浴在地中海阳光下的新世界葡萄酒,总能在开瓶时就用成熟丰满和热情大方的性格感染你,难怪刚入门的消费者会更加偏爱澳洲的葡萄酒。不过,今天我要反其道而行之,给大家介绍一位超级内向的“冷美人”。说实话,要不是我亲自跑到酒庄做垂直品鉴,就连我这个波尔多的“土著”也差点儿和它擦肩而过。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座中世纪古城的城墙下,距离圣爱美隆(Saint-Émilion)的石墙仅200米。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葡萄藤的芬芳,阳光洒满南坡,白色石灰岩高地讲述着埋藏了千百年的风土故事。这就是我当时来到Château La Serre的感受。

其实,Château La Serre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你没看错,两千年前!
这片土地可能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种下了葡萄藤,到了15世纪,圣方济各会的修士们(Couvent des Cordeliers)也在这留下了辛勤的汗水,酿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圣酒”。
不过,真正让这座酒庄“登台亮相”的,是17世纪的Romain de Labayme先生。他不仅娶了名门贵族的女儿Madeleine de Sèze,还为他们俩建造了如今的城堡。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家族在16到18世纪间出了不少名人——从律师到波尔多市长,绝对是那个年代“政商通吃”家族。

如果说Château La Serre是一部历史,那么d’Arfeuille家族就是当代的主角。1956年,Bernard d’Arfeuille(来自Libourne的酒商)买下了这座酒庄,开启了一段长达三代人的“葡萄酒情缘”。1970年,他的长子Luc d’Arfeuille接手酒庄,并开始了一场漫长的翻新工程,亲手将La Serre推上了圣爱美隆产区的顶级舞台,成为第一代列级庄家族的核心成员。
2013年,Luc的侄子Arnaud加入家族酒庄的管理,这位曾在Pernod Richard集团负责高端品牌销售的年轻人,为酒庄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与叔侄二人的聊天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所崇尚的理念:“À Saint-Émilion, toujours fidèle”(永远忠于圣爱美隆)。这份对风土的忠诚与热情,正是La Serre葡萄酒的灵魂所在。

神秘的Menuts高地
Château La Serre坐落于圣爱美隆80米高的“Menuts高地”,这里不仅是风土的宝地,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表层是一层黏土,厚度从30厘米到1米不等,而在黏土之下,则是让圣爱美隆引以为豪的星石灰岩(calcaire à astéries)。直到今天,酒庄地下还隐藏着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和采石场遗迹。这些岩石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葡萄园的“天然水库”——在干旱的年份,它们会释放出储存的雨水,为葡萄藤提供恰到好处的水分,仿佛一位默默守护的“地下管家”。
如果说地下是La Serre的“幕后英雄”,那么地表才是它真正的“舞台”。葡萄园位于一片开阔的高地上,沿着Fongaban小山谷的南坡缓缓延伸。这里常年享受着自然的微风,良好的通风条件不仅让葡萄藤保持健康,还大大减少了让人头疼的霜霉病和白粉病。可以说,La Serre的葡萄藤每天都在享受“天然SPA”。这也正是酒庄名字的由来——在法语中,“La Serre”意为“温室”,象征着阳光与温暖的恩赐。
长期以来,美乐(Merlot)一直是酒庄的“主角”,占据了80%的种植比例。但近年来,酒庄开始逐渐增加品丽珠(Cabernet Franc)的比例。Arnaud向我介绍,他们的目标是将品丽珠的比例提升至30%。这种调整不仅是为了增加葡萄酒的优雅度与复杂度,更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分钟就能逛完的迷你酒窖
从酒庄主楼旁的小树林出发,只需步行一分钟,就能抵达La Serre的酒窖。这座石质建筑最近由历史建筑专家Jean-Pierre Errath和建筑师Aurélien Métayer主持翻新,他们既保留了原来酒庄的石墙,又融合了现代化的酿酒设备,至于顶在头上的那条19世纪古老木梁,就仿佛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酒窖的核心是一组由7个水泥罐组成的发酵罐,每个罐的容积在5000到8000升之间,根据葡萄田面积大小的不同量身定制。Arnaud向我介绍,这些水泥罐在2018年投入使用后,立刻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它们不仅能够精准控温,还能让葡萄酒更好地表达风土的个性,是酿酒师的好助手。
La Serre的酿造工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精准而克制”。酒庄采用商业酵母发酵,但不添加硫,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葡萄的天然风味。发酵前会进行适当的冷浸渍(macération préfermentaire),总的浸渍时间控制在3到5周,萃取出丰富的香气和颜色。从2022年开始,La Serre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全部在水泥罐中完成,而不是在橡木桶中。这种改变不仅让葡萄酒更加纯净,也更好地展现了起原有的风土特点。

在橡木桶的使用上,La Serre同样体现了克制与精准。酒庄采用50%新桶和50%旧桶的组合,陈酿时间为12到18个月。为了柔化橡木桶的烘焙气息,所有的桶都采用中度烘烤。
Arnaud告诉我,他们在尝试了各种橡木桶后,最终选择了三个供应商:
Taransaud桶赋予葡萄酒长度和细腻感;
Darnajou桶带来香料味和复杂度;
Demptos桶则提供了完美的平衡感。
从2022年份开始,La Serre与新一代酿酒师顾问Thomas Duclos展开了合作。Thomas以其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和对风土的深刻理解,为酒庄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他的指导下,酒庄在葡萄园管理和酿酒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也让La Serre更具辨识度。

垂直品鉴感受
在文章开头我曾提到,自己曾严重低估了Château La Serre的实力,原因很简单——它实在是太慢热了。虽然它拥有圣爱美隆顶级风土的所有优点,但不能否认,它是一位需要耐心与时间才能博得一笑的“冷美人儿”。年轻时,它总是显得封闭、内敛,甚至高冷,仿佛在考验你的耐心。然而,陈年后的La Serre 蜕变成了绝代佳人,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才华与曼妙的身姿。陈年之后的Château La Serre通常会散发出独特的松露气息,为这款酒平添了一份神秘与深度。而2010和2009年份更是特别,在松露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少见的松香气息,让人不禁感叹它的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2年份开始,我发现Château La Serre年轻时的香气开始变得活泼了,这一点在2023年份期酒品鉴时表现得十分突出。当这位曾经的“冷美人儿”在年轻时就能展现更多魅力时,相信会有更多朋友愿意走进它的世界。
在一个争奇斗艳,什么都求快的年代,甘心选择耐心与沉淀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考虑到它35000瓶的年产量,我觉得它更像是为了寻找与它同频的朋友,共同品味时间与热爱留下的印记。